副总校长、玉溪校区执行校长 钱金滔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建言,均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力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路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其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技术等前沿领域重塑生产方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转型方向,更是教育改革的“解码器”,为未来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全国政协委员金李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智能化素养”支撑,这要求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构建,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生产力的创新人才。
如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所言,人工智能正从“通用”向“行业专用”深化,教育需借助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精准因材施教,同时防范技术滥用风险。——推动教育本身的智能化转型。
未来教育要实现转型。一是重构课程体系,融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科技与人文融合,开展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二是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智能化教育生态,AI赋能个性化学习,打造虚拟与现实融合的课堂场景;三是推动教师发展,提升“新质教育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创新协作者,创立终身学习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培训、高校研修等方式,帮助教师紧跟科技前沿;四是完善评价体系,聚焦创新与实践能力,建立涵盖项目实践、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维度的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形成个性化发展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将科技创新基因植入教育全过程,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未来建设者。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唯有以新质生产力解码教育方向,方能回应时代之需,书写教育强国新篇章。
副总督学、呈贡校区执行校长 于文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深感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昆明呈贡长水实验中学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将德育融入各育,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价值观与责任感。
面对教育综合改革,我校积极响应。构建合理评价体系,依学生特点优化课程、创新教学,提升质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参与科创活动,助力科技、人才自主培养。
未来,我校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探索创新,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培育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考补习学校执行理事 张学华
2025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前瞻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次两会关于教育板块的讨论与决策,不仅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1.教育强国战略的坚定推进: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涵盖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资源布局优化等多个方面。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础教育的提质与均衡:在基础教育方面,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通过强化普惠性服务体系、完善投入机制等落实免费学前教育;通过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推行中考改革和多样化办学等方式缓解升学焦虑;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些建议让我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其质量和均衡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此次两会教育板块的另一个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优化学科布局,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我深感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两个体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
4.教育创新与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创新与科技融合成为此次两会教育板块的重要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人才。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创新与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
镇雄校区执行校长 张昌平
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讲话后,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更加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校区发展的根本任务。
镇雄校区将积极响应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强AI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五育融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理,锤炼品德。同时,怀部长提出的“强基计划”和推进教育数字化、书香校园建设等举措,为镇雄校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将努力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校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罗平校区执行校长 张卓然
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怀进鹏部长关于“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教育热点”鼓舞了县域高中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A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快加强AI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此为“县中振兴”助力,为县域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赋能。同时,加大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力度,不断探索实践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路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最佳服务。
文山校区执行校长 张建翔
作为民办高中校长,在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后,我深感教育的责任更加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视,为我们民办高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中提及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让我认识到,即便身处民办教育领域,也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且公平的教育资源,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理念,也启发我们要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不仅强化基础学科教学,还会增加特色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坚信,只要我们紧跟两会指引,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助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平校区执行校长 郭志雷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教育公平”“质量提升”两大核心,结合新平校区实际:一是推进教育均衡,依托“集团化办学”深化校际帮扶,共享优质资源,缓解县域学校师资薄弱难题;二是落实“双减”增效,优化“五育融合”课程体系,以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等补齐县域学生综合素质短板;三是强化精准到个体的贯通培养和生涯育人,探索新路径,助力县域振兴人才培养。作为县域学校,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坚守“为县域孩子铺路”的初心,在政策落地中破解瓶颈,在改革实践中培育新动能,办好更有温度、更具特色的教育。
元江校区副校长 邹海山
1. 教育公平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数字化手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县域高中带来了新动力,元江一中现已发展为完全中学,初中部的发展和壮大,推动教师轮岗和课程共享,打破学区房的桎梏,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2. AI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增设AI通识课程,推广个性化学习指导技术,将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及学校管理水平的高效性。
3. 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师待遇的提升:政府明确提出将教育投入向教师队伍倾斜,并完全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政策。此外,还探索建立教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以及改革教龄津贴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社会地位,这对目前元江一中的现状将会带来新的转变。总之,我深感两会关于教育的决策和部署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河校区副校长(主持工作) 李彤
今年两会,提及最多的就是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DeepSeek和机器人近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对我们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是一场教育的变革,更多人工智能和AI科技将会实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带来一场教育生态的科技升级。
蒙自长水实验中学因地制宜,响应国家号召,正逐步开始构建“AI+教育”的生态,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互动式教学场景:蒙自长水实验中学积极打造“智慧教室”,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构建沉浸式课堂。利用全方位动态监控,实时数据分析,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探索者”。
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教室”辅助进行学生学情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大幅度地减轻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通过实时监测、监控,把握课堂状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课堂专注度。同时,通过“智慧教室”形成集团内部优秀名师的资源共享、辐射,能够实时地“把脉问诊”课堂,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
勐腊校区执行校长 邱宗林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边疆教育的服务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两会锚定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战略,为边疆教育注入磅礴发展动能。勐腊身处边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发展掣肘重重。在此背景下,我校凭借集团化办学优势,汇聚多元优质资源,将长水特色与衡水底色有机融合,实施精准化教育。此外,我校借助前沿信息化手段,拥抱人工智能并赋能课堂教学,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坚定推进五育并举,开设涵盖艺体、科技、人文等多元特色课程,开展边疆民族主题特色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将带领全体教职工,积极落实两会精神,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在边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征途中展现我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都匀校区执行校长 董云
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的教育生态”的部署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这一政策直指传统教育“千人一面”的痛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为每个学生提供精准化成长路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思考如何真正实现学校办学的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要主动拥抱AI,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教学评价,动态追踪学生特长发展轨迹,真正实现“一生一特长,一班一特色”。
毕节三中执行校长 曹玉辉
学习两会教育热点内容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质量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结合长水教育集团毕节三中的实际情况,学校应积极响应两会精神,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应完善职责分工和决策流程,确保管理科学高效,推动教育公平;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最后,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艺体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加强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这些举措,长水教育集团毕节三中能够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星关区海子街中学执行校长 凌卫强
2025年全国两会教育议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焦育人方式变革、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三大主线。作为基层学校的执行校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转化为学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行动。结合两会精神与个人认识,我针对数字化转型这条线浅谈一点认知体会:
2025年两会提出“建设全国教育数字化基座”,数字化转型应该定位为“管理提效、教学提质”的双轮驱动战略:
1.“智慧校园”场景落地
搭建“AI校长助手”管理平台,整合教育教学、教研教务、后勤安防、招生宣传等数据,实现“信息前置—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的闭环管理。
2.“精准教学”模式创新
引入数字教研系统,为教师提供学情诊断报告,推动备课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建立“数字化教研工作室”,跨校区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3.“数字素养”全员培训
针对大龄教师“数字鸿沟”问题,加强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培育工作,强化技能培训,将数字技能纳入教师考核;针对学生,建立AI自习室,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学生“信息伦理”课程,防范网络沉迷与信息泄露。
当然,数字化需警惕“重硬件轻应用”,应用好“科学副校长”岗位,统筹技术、教学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两会教育热点既是政策导向,更是行动号角。作为执行校长,我将以“管理者的同理心”倾听师生需求,以“企业家的创新力”突破机制束缚,以“工程师的精准度”推动政策落地,在“公平与质量”“传统与创新”“减负与增效”的多重张力中,走出一条县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