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猛:扎根基础教育,给孩子们种下“生态文明”种子
时间:2024-04-26 浏览量:707次
分享到:
云南长水实验中学滇池本部校区教师代表曾猛

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生态文明”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能够被邀请参加“第三节全民阅读大会”,荣幸之余也感到诚惶诚恐。我成长于淮河之滨的一座小城——河南省驻马店市,后师从贺克斌院士,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研究,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了我的求学时光。

毕业季,因为张韶维老师的一句话: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基础教育,孩子们需要有人给他们插上环保的梦想,我毅然放弃了国企和研究院的offer,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我的环保之路。

从河南到云南,从华北平原到云贵高原,所见所闻皆是迥异于北国的秀美风光。尽管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和大理的千年惊鸿已经让我沉醉,但更感到惊艳的是——如无暇翡翠的蓝天碧水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云南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与此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造福人民。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正逐步体验到王宁书记描述的“有一种叫做云南的生活”。云南,是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是属于人民的“诗与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云南是限定版的云南,破坏了它我们就对不起子孙后代。保护环境关键在于教育和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未来的主人翁是娃娃们,要将“环保”、“双碳”理念渗入他们的课程里,渗入到他们的理想里,只有这样,未来才是光明的,青山才能常在,绿水才能长青。

2023年下半年,我的第一门生态文明相关的选修课——环境保护与碳中和开设,每学期20学时,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学习相关理论,夯实基础,还走出课堂,开展课程实践。令我骄傲的是,孩子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碳排放核算并尝试制定减排措施,学会了诸如大气PM2.5、污水排放TN等指标的分析方法并对盘龙江水质进行了监测,尽管日常学业很紧,迄今已经有近120名学生完成了课程要求并获得学分。

此外,非毕业年级的学生还组建了“双碳”兴趣小组,利用“书香校园”平台每月选读两本相关著作,并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见解,探讨观点,思想的碰撞让孩子们环保热情更加高涨,自发参与相关公益行动,如滇池保护科普宣传、滇池净滩活动等,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在探索“双碳”教育与高中各科课堂融合策略,在物理学科,我们尝试将光学和电磁学课程与环境监测原理并轨,鼓励学生投身相关领域,解决潜在“卡脖子”问题;在化学学科,我们尝试将无机气体的收集处理方法与CCUS技术联动,将制氢技术渗透在电化学理论学习过程中;在生物学科,我们尝试将产甲烷技术与微生物新陈代谢机理联系在一起,探索清洁能源的高效生产方式。这些举措虽然还在进一步完善中,相关系统性理论也在发展中,但是效果已然显现,学生们积极性得到提高,环保意识和投身生态建设领域的决心也大大增强。

道虽迩,行则将至,尽管距离愿景目标尚有不少的距离,但是我坚信脚下的路是踏实且正确的。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立足讲台、扎根基础教育,将“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扎根,将“双碳”的基因在他们未来的科研之路上表达。若于诸生中得一二良才,可为绿色中国之发展撑起一片天空,则吾愿足矣。(曾猛,清华大学硕士,长水教育集团2023年“鲤鱼计划专项”引进人才,现为云南长水实验中学滇池本部校区高中物理老师。)